新華網北京5月25日電(肖寒 王蹊)全國人大代表🦃、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中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長於清明在做客新華網2020兩會特別報道時表示👼🏼,在我國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的攻堅期♞,應該全面提高醫療器械的核心技術創新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中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長於清明
以下為訪談內容:
新華網🧘🏽♀️: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作為央企🦀,是如何體現擔當的✊🏽?
於清明👋🏽👩🏻⚖️:總的來講,重大的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是世界各國長期面臨的重大挑戰。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全國上下舉國調動各方面資源👰,采取了最全面、最嚴格的舉措,有效地控製了疫情的發展,取得了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大戰略成果💢。作為醫藥央企🐮🚛,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國藥集團勇挑重擔,充分地發揮了醫藥行業的國家隊主力軍的作用🧏🏿。
疫情期間,醫藥物資調撥數量巨大、品種繁多、涉及的地點🦡、機構廣泛,泛任務艱巨而繁重。作為醫藥行業的國家隊、主力軍👨🏼🎓,國藥集團不負重托🤳,從藥品、疫苗的研發攻關、應急生產👩🏽🏭、醫療救治、綜合保障四個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其中,中國生物的北京和武漢等生物製品研究所率先研發出新冠病毒核酸分次檢測試劑和抗體檢測試劑盒,提出了康復者血清療法,研製了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和單克隆抗體✂️,目前所研製的新冠疫苗已經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
新華網🥳☠️:經過此次疫情,您認為今後應該如何完善我國醫療資源應急物資儲備機製建設?
於清明🧶:為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持續的國家醫療物資儲備體系,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建立國家區、省、市🏌🏻、縣的多重級醫療物資的儲備體系,發揮央儲、地方儲備、個性化儲備相結合的模式;二是增加中央和區域儲備的預算,加大儲備模式的投入,豐富技術儲備🧘🏿、產能儲備和信息儲備🈸🎒,實現儲備的多元化💂🏻♀️,完善醫藥物資供應鏈的信息建設🥬🦯;三是在儲備製度中🫶,進一步明確事權化;四是和企業共同製訂儲備標準和流程,並建立完善相關信息管理的製度。
新華網:在這次疫情中🛸,國藥集團承擔了比較重要的疫苗研發工作。最近有哪些最新進展?
於清明⛹🏿♀️🫷🏽: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依舊嚴峻♥︎,迫切需要新冠疫苗的快速上市和預防接種。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冠滅活疫苗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到目前為止已經接種了兩千多人👩👧👧,產生了不錯的效果🎄。
在疫苗的研發中,建設高等級生物安全設施是一項關鍵內容🎄。當前,面臨兩個主要問題🏩:一是企業缺少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影響了應急狀態下的疫苗研發效率🖲;二是企業已經建成的高等級生物安全設施無法投入生產🧑🦯,影響了疫苗的規範化和上市。生物疫苗的科技含量、技術標準在生產研發過程中非常嚴謹、嚴格🤾🏻。它是與人民生命安全息息相關的高等級產品,要加強監管◼️☞、嚴格監管𓀕。
新華網🔪:對於醫療器械來說,擁有核心的技術和創新能力是關鍵🏧💇🏿♀️,您認為未來應該如何推動我國醫療器械核心技術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建設?
於清明:現在全國有18000多家醫療企業🎇,大約95%的器械可以實現自主生產🚶♀️,高性能的醫療器械有5%依賴進口♻,有些醫療設備裏面的某些關鍵的零部件還需要進口。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加大行業的扶持力度,聯合攻關,把這些堵點🛸、卡點、難點解決,助力我國醫療器械長遠的發展。為了更好滴實現健康中國戰略,我國醫療器械行業急需做到核心器件的自主研發生產🏌️♀️😂,這就需要政府針對核心的零部件,從研發👯、生產到使用,進行全產業鏈的系統性政策支持,包括資金的扶持。
我的建議是,一是從研發資金、人才培養、稅收📤、產品推廣、知識產權等方面給予系統性支持;二是擺脫對傳統設備的慣性依賴,鼓勵醫院優先使用自主研發的替代產品🍆,同時保持良好的引進外資的環境,鼓勵外資到中國來投資🧜🏽♀️🥷🏿;三是要製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在相關的采購招標使用上,實行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原則。
新華網:對於醫療行業未來發展,您還有哪些新的期待和展望?
於清明👩🏿🚀:我們應該聚焦醫療器械產業乃至中國醫藥生物產業的發展這一主業,依托健康中國戰略,結合國有企業的自身優勢,發展帶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特色的中醫藥產品🙎🏻♀️,加大研發投入力度。